好文荐读|刘彬等:“语言特区”研究理念的形成、发展与展望
好文荐读(第六十三期)“语言特区”研究理念的形成、发展与展望——兼谈语言特区语料库的建设。
“好文荐读”不定期更新,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核心期刊亮眼论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欢迎给我们留言推荐更多值得一荐的好文哦~
——兼谈语言特区语料库的建设
文章简介
文章来源:刘彬,覃业位,唐仪.“语言特区”研究理念的形成、发展与展望*—兼谈语言特区语料库的建设[J].语言文字应用,2022(02).
摘要:“语言特区”是基于特殊领域中的语言创新现象所提出的一种新的研究理念。基于这一视角的现有研究成果已经充分说明了其对相关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本文首先介绍了该理念的背景及基本内涵,然后结合语言特区研究的现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接着,介绍并展示了“语言特区”语料库的建设工作(包括该语料库的语料搜集标准和标注规范、语料分类标准等),并指出该语料库的价值及存在问题;最后,文章结合当前研究和语料库建设的现状,对今后的语言特区研究进行了总体展望。
关键词:“语言特区”; 基本内涵; 现状与问题; 语料库建设;
基金项目:澳门大学研究委员会立项课题“汉语标题口号语料所见之语法创新及其语言学意义”(MYRG2018-00201-FAH);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基于新媒体文本的汉语语法创新现象研究”(21FYYB008)的资助;感谢《语言文字应用》授权推广,全文下载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一.引言
语言是不断发展演变的。而语言的发展与演变往往离不开语言习得和语言接触等因素(Hopper&Traugott,2003)。除去这两大重要因素,徐杰、覃业位(2015)还揭示了语言创新与演变的另一个重要源泉:语言特区(Special Language Domain)。
“语言特区”指的是那些“可以合理合法地突破主流常规语言规则约束的语言运用特定领域”。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语言学界的积极关注,不少学者在该框架下对语言中的各种创新与突破现象进行了探讨,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如刘颖、高瑒(2015)、覃业位(2016a)、徐杰等(2016)、董思聪和黄居仁(2019)、姚双云和徐杰(2021)、耿国锋(2021)、罗堃(2021),等等。其中,部分研究概况已在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Linguistics(《牛津语言学研究百科全书》)以“Special Language Domain in Which Grammatical Rules May Be Violated Legitimately in Chinese”为题刊发(Xu&Qin,2021)。综观当前研究,我们也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现有研究多侧重具体案例的分析,语言特区现象的界限和范围还不够清晰,同时语言特区的自身理论性及它对普通语言学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提升,等等。
本文基于当前语言特区的研究现状,进一步阐述其理论内涵,并结合语料库建设,展望其研究前景。具体而言,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简要介绍“语言特区”理念的基本内涵;然后,针对当前语言特区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和评述,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接着,介绍并展示“语言特区”语料库的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阐述该语料库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未来语言特区的研究进行展望。
二.“语言特区”理念的基本内涵
“语言特区”是徐杰、覃业位(2015)在当代语言学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的语言学研究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语言生活中层出不穷的语法创新与突破现象与现有的语言学理论之间的不匹配,时刻刺激着一种能够合理解释它们并且科学预测语言发展的新理论的产生。在这样的背景下,符合这一特点的“语言特区”理念便应运而生。
依据徐杰和覃业位(2015)、Xu&Qin(2021)等文献,“语言特区”理念的基本要义可概括如下:首先,语言特区的概念来源于经济特区,但与经济特区又有本质区别。经济特区是人为划定的,而语言特区是约定俗成的,不能被随意指定或者篡改,其出现属于自发过程。语言特区是指“有条件地突破常规语言规则约束的语言运用特定领域”,主要包括“诗歌文体、标题口号和网络平台”三大主要类型。其次,正如经济特区允许特殊经济政策一样,语言特区因其追求“标新立异”的性质,允许语言创新活动的存在,因而产生了大量特殊的却又能为人所理解和接受的语言现象和许多突破常规规则的区域性特殊规则。相应地,语言特区现象的特征可以表示为:[-合语法][+可接受]。这些不合语法、但仍可接受的特殊现象一旦进入主流的语言运用领域,就很可能影响现有的核心语言规则。再次,语言特区中语法创新的核心规律是“能突破但有限度”,表现在“语言特区中的创新本质上是在语言能力所允准的范围内做出的新选择,它所能突破的也仅限于某一具体语言(如现代汉语)的一些具体规则,亦即被参数化了的个别语法规则”。最后,开展语言特区研究对验证和发展语言学理论具有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我们深刻认识语言机制、解释语言变异、预测语言发展提供一扇宝贵的窗口”(徐杰、覃业位,2015)。
表1 “语言特区”理念的基本内涵
在此,有三点需要注意并说明的是:1)这里所说的“突破常规语言规则约束”主要是指在共时的平面突破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常规规则,而不是古汉语或方言的。事实上,有些突破现代汉语普通话常规规则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却是符合当时的语言常规的,比如跟普通话中的介宾状语“在+NP”(需前置,如“在教室里跳舞”)功能类似的“于+NP”在古汉语中均后置,如“战于长勺”。正因如此,罗堃(2017、2021)认为,作为语言特区的标题口号是“观察汉语综合性语法特征回归的绝佳场所,是沟通语言用变和语言演变的一座桥梁”。2)从语言特区角度考察“有条件突破常规语言规则约束的语言现象”的突破规律、机制与动因等只是一种看问题的视角,它是我们深刻认识语言机制、解释语言变异和预测语言发展的一种工具。当然,从语言特区角度对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进行解释并不是将其简单地归结为创新。事实上,很多语法突破现象都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制约而形成的。比如,覃业位(2016a)便指出诗歌中介宾状语“在+NP”后置是“介宾状语的凸显、诗歌节律的要求、诗歌语言的‘陌生化’以及欧化语法的影响”四种动因共同作用的结果。3)“语言特区”理念与语体语法理论有类似之处,但二者存在截然的差别,这一点在徐杰、覃业位(2015)附注③中已专门进行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三. “语言特区”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语言特区”概念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价值。正如董思聪、黄居仁(2019)所评价的:“这一概念的提出,对语言研究存在许多方面的重要意义,其中包括以下两项贡献。第一,许多看似无关的语言现象,都可以在同一个框架内得到统一的解释。第二,语言特区理论可以非常好地展示出相关现象所具有的辩证属性。”正因如此,“语言特区”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汉语学界不少学者的兴趣和关注,有较多语法创新与突破现象在语言特区的框架下得到了合理解释。本节主要概述语言特区的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特区研究的现状
在“语言特区”的框架下,不少学者针对诗歌、标题口号和网络平台中的语法创新与突破的个案现象展开了探讨,并利用语言特区相关理念对其动因、限制条件等进行了阐释。下面将目前研究中所揭示出来的典型案例总结为表2。
表2 语言特区典型案例研究
要说明的是,上述不少现象其实在“语言特区”概念提出之前已有一些相关讨论,比如,关于标题语言中的不及物和形容词带宾语现象、助词和介词等的非常规删略现象在尹世超(2001)、刘云(2005)等文献中已有涉及。再如,关于新兴被动式“被+X”“各种”的特殊用法和新兴重叠式“VVV”等现象在杨炎华(2013)、黄正德和柳娜(2014)、储泽祥(2014)、谢晓明和王倩(2019)等文献中也已有讨论。这些现象都可以看作语言特区现象,其产生动因、创新规律、限制条件等问题在语言特区的框架下可以得到更合理的阐释。
(二)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考察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不少运用传统语法理论无法或难以解释的语法创新和突破现象在语言特区的理论框架下确实得到了比较合理的解释,但是也存在相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前研究侧重个案描写与分析,系统性不足。结合上表2中的有关文献可以发现,当前的研究思路多数只是先针对某个或某一小类的语言创新现象进行描写与分析,然后在语言特区的框架下对其创新动因、限制条件等做出一定解释。这些个案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显然还不够。比如,这些个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不同类型的语言特区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同一类创新与突破现象可能在不同类型的语言特区都存在(如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的非常规隐现等现象在诗歌文体和标题口号语言特区中均存在),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如此等等。这些问题无疑都需要进一步探讨与阐述,而且需要整体观照,并进行系统性的考察与分析。
其次,语言特区现象的甄别工作需进一步提升。当前不少特殊现象是否属于特区现象依然存疑。比如,高瑒和刘颖(2016)、王勇和徐杰(2018)所揭示的诗歌语言中的“名转动”或“名词动用”现象到底属不属于语言特区现象?如果属于,那其他的词类活用现象是否都可以说是语言特区现象呢?并且,那些没有发生在诗歌文体,而是发生在一般的小说、散文等文体中的活用现象,算不算语言特区现象呢?再如,耿国峰(2021)所揭示的谚语中的“X不X”表非疑问的现象是否也是语言特区现象呢?如果是的话,那么其他的疑问形式表非疑问的用法(如反问句)也是语言特区现象吗?显然,这样处理不太合适。并且,如果仅仅是将诗歌文体、标题口号和网络平台中的创新与突破现象纳入语言特区的范围,那么其他领域内的特殊现象应该怎么看待和处理呢?显然,这些问题都涉及到语言特区现象的界限和范围的确定问题,这是我们不可忽视也不可避免的问题。
再次,关于语言特区“创新”与“突破”的规律还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并没有揭示清楚。比如,语言特区中的创新与突破具体应该遵循什么规律?它可以突破哪些语言规则,同时又不能违背哪些规则?其中的规律和原因分别是什么?再如,语言特区究竟会对语言演变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能够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等等。有些问题虽在徐杰、覃业位(2015)一文中已提及,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实际解决。以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为例,当前的研究只是揭示了在诗歌文体和标题口号中有个别不及物动词可以带上宾语,但从整体上来看,具体有哪些不及物动词(甚至形容词)可以带宾语,哪些是完全不能带宾语的?其中的规律,以及这种现象对语言系统和语言演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等等。对于这些问题,当前研究并没有深入阐述。
此外,语言特区中的现象与规律对普通语言学(理论)的价值尚未能凸显。当前的研究比较偏向语言特区内部现象的分析,比如仅探讨诗歌特区中的某种特殊现象(如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的具体表现、形成动因、限制条件等,并未真正思考这些特殊现象以及语言特区的研究理念对于验证和发展语言学理论及预测语言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价值。因此,如何体现并凸显语言特区现象与规律的普通语言学价值,还有待于深入思考与探讨。
综上所述,当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实际上可以总结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语料和数据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理论研究的不足。语料和数据是开展语言特区研究的基础,但是当前研究所发现和揭示的语法创新语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而且比较零散、不够全面,有些还存在着争议。因此,后续研究工作首先就是要尽可能全面搜集各种语法创新与突破现象的语料,然后在此基础上再积极开展语言特区的理论研究,比如专门探讨语言特区内部的规律以及语言特区现象与相关语法现象、语言演变等之间的关系等理论问题。
四.“语言特区”语料库的建设
鉴于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推进语言特区语料和数据的挖掘工作便是当务之急;同时,为了更系统、更深入地了解语言特区的内部规律及开展语言特区现象与相关语法现象、语言演变之间的关系等理论研究,建立一个专门的“语言特区”语料库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迫切了。本节主要介绍“语言特区”语料库的建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说明阐述该语料库的语言学价值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一)“语言特区”语料库建设
近年来,我们团队一直分工合作,从各类诗歌、标题口号、网络语言中挖掘和搜集各类语言特区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语言特区”语料库的建设工作。该语料库是我们目前所知的唯一针对各类突破常规语法规则的特殊现象所建立的专门语料库。其建设流程是:首先制定语言特区语料的搜集标准和标注规范,然后按照这一标准规范进行语料搜集和标注,最后再将标注好的各种类型的语言特区语料进行汇总、分类,并配上相应的检索方式,以期建立和开发一个较大的可供查询和研究的专门语料库。该语料库还在建设过程中,目前已初步建成了分专题的三大子库,即诗歌文体、标题口号和网络平台语料库,每个子库分别按照突破与语素、词性或语法结构相关的规则对语料进行分类。其中,诗歌特区语料库(见表3的节选样本)建设时间早,也最为成熟,目前已搜集到语素类语料148条、词性类语料2379条(包括名词、时间词、方位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介词、副词、连词、助词、拟声词等)、语法结构类语料207条(包括主谓结构、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定中结构、状中结构、并列结构等)。下面简要介绍该语料库建设的相关情况,包括语料库建设标准与规范及语料库展示两方面。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已经看到国际中文教育的人才培养实际与学科归属问题,这会带来诸多弊端。
1. 语料库建设标准与规范
(1)语料搜集和标注规范
1)语料来源诗歌文体中的语料主要来自各类现当代诗歌、歌词等;标题口号中的语料主要来自各类新闻标题、口号,还包括俗语、谚语、广告等;网络文体中的语料主要来自各类网络语言运用平台,比如BBS、论坛、博客、微博、微信、朋友圈等。
2)有效语料判断有效语料主要有两个标准,分别是语感标准和理据标准。
①语感标准:所有不符合现代汉语普通话语法规则的现象,均为本语料库的有效语料。即能在诗歌、标题口号及网络语言中出现,但是离开诗歌文体、标题口号或网络平台人们一般不说的语句,其特征为:[-合语法][+可接受]。此时,主要依靠的是母语研究者的语感。
②理据标准:凡是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一般语法规则相违背的现象,均为本语料库的有效语料。其中,普通话一般语法规则主要遵循权威论著(如《语法讲义》等)的论断或一般共识(如《现代汉语》教材),而与语法无关的因素(如语义的非常规搭配)所引发的特殊现象则不纳入本语料库。
3)语料标注内容
①按顺序摘抄每一例突破常规语法规则的语句,并给出适当的语境。
②注明详细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如有)、日期(XX年XX月XX日)或网址等相关信息。
③简要说明该语句突破了哪个或哪些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语法规则。
④备注栏可标明该语料的搜集人姓名,一方面可以明确该条语料的责任人,另一方面也表示对参与本项工作的研究者的尊重。
(2)语料分类标准本语料库依据语法单位的类别(语素、词、句法结构等)将语料分为三大类。其中,突破与语素相关的规则的语料归入语素类,突破与词类相关规则的语料归入词性类,突破与结构相关规则的语料则归入语法结构类。每一类的分类标准如下:
1)语素分类标准
主要依据张斌(2010)《现代汉语描写语法》将语素分为四类:黏着性实语素、自由性实语素、黏着性虚语素、自由性虚语素。
2)词类分类标准
主要依据俞士汶等(2003)《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将现代汉语的词分为23类,分别为:名词、时间词、处所词、方位词、区别词、代词、数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状态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语气词、拟声词、前接成分、后接成分、成语、简称略语、习用语。
3)结构分类标准
主要依据朱德熙(1982)《语法讲义》,并在此基础上稍作调整,将语法结构分为七类: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定中结构、状中结构、联合结构、连谓结构。
要说明的是,不同类型的语言特区对语法规则的突破具有自身的特点,因而每一个子库中的语料分类也不尽一致。比如,标题口号子库中没有拟音词的相关语料,而在诗歌子库中却存在不少这样的语料,如“老家的雁翅喃喃着她的眷恋”。
2.“语言特区”语料库展示
依据上述内容和标准,我们团队目前已初步建立起诗歌文体、标题口号和网络平台的“语言特区”语料库。限于篇幅,这里展示一个线下的样本,如表3所示。
表3 诗歌特区语料库中的名词类语料(节选)
(二)“语言特区”语料库建设的价值及存在问题
前文已指出,语料和数据是语言特区研究的基础,而通过对这些语料的全面搜集并建设成语料库,我们就有可能从整体上全面了解各种突破常规规则的语言特区现象的运作规律,即掌握语言特区现象创新与突破的整体面貌。比如,可以了解到底哪些语法规则可以被突破,哪些规则是完全不能违背的,由此可以验证语言特区创新与突破的限度等。同时,通过语料库还可以比较不同(类型)现象之间的关系,由此发现其中的规律。并且,我们还可以透过语料库这一窗口,为深入考察语言特区与普遍语法、语言演变之间的关系等理论问题提供有利条件。此外,“语言特区”语料库还可以为特殊语言现象的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便利条件,等等。总而言之,语料库建设将为后续开展语言特区的个案和理论研究提供较大便利,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当然,上述语料库的建设目前还处于初步阶段,存在诸多缺陷和不足。比如,语料搜集比较零散,数据量还不够大,尤其是标题口号子库目前只搜集了部分语料。再如,目前搜集到的语料只是经初步描写与分类后依次展现在线下的文档中,尚未进行系统性整合,因而并不利于查询和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下一步的语料库建设工作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重点推进:一是,全面搜集各类突破常规语法规则的语言特区语料,尽可能扩大数据规模。二是,对每一个子库中的语料进行细致分类、总结,并进行系统性整合,在此基础上再比较和分析不同子库的内部差异,从中发现相关的规律。比如,可以将标题口号中的所有不及物动词带宾语现象都归入词性类语料中的动词类中,由此可以明确到底有多少不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以及具体是哪些不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等。再如,哪些创新用法可以在一个子库中出现,但在另外的子库中又不存在?其中的原因和规律分别是什么?哪些用法在三个子库中都可以出现?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等等。借助语料库的平台,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相关信息和规律,而掌握了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了解语言特区内的运作规律,还有利于与普遍语法规则进行比较之后发现更多的规律。三是,在线下的数据量足够大的时候,可以建立并开发出面向用户(研究者或教师)的“语言特区”线上数据库,以供查询和研究。这样,既可以方便研究者查询和了解语言特区的整体面貌并开展各项研究,还可以为语文教师或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四是,语言特区现象具有跨语言的共性(Xu&Qin,2021),在英语等其他语言中的诗歌、标题口号、网络语言中也存在突破常规语法规则的现象;因此,可逐步开展英语等其他语言的语言特区语料库建设工作。这样,通过建设双语或多语的语言特区语料库,将有助于语言特区的跨语言对比研究,进一步丰富语言特区的理论内涵,并促进相关语法现象和语言理论的研究。
五. 结语及展望
诗歌文体、标题口号和网络平台等领域常常大量出现突破常规语法规则的创新现象,徐杰、覃业位(2015)将这些领域命名为“语言特区”,并由此掀起了语言特区研究的热潮。许多运用传统语法理论无法或难以解释的语言创新和突破现象在语言特区的框架下得到了合理解释。但是,当前的语言特区研究还存在仅限于个案描写与分析,系统性、理论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我们一方面应持续推进语料库的建设工作,以挖掘更多的语言创新现象和规律;另一方面应在语料库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理论思考和研究,真正做到利用语言特区这一窗口去“深刻认识语言机制、解释语言变异、预测语言发展”(徐杰、覃业位,2015)。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接下来的研究工作可重点关注和探究以下三个议题:
一是,语言特区与普遍语法之间的关系。相关研究(如徐杰、覃业位,2015;董思聪、黄居仁,2019;徐杰,2020;等等)都已指出,语言特区中的语言创新和突破的限度是人类语言的普遍法则。这只是一种概括性的阐述。那么,语言特区与普遍语法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语言特区中的创新用法到底能够突破哪些规则或规律?同时又不能违背哪些普遍语法的规律?显然,这些问题亟待借助大规模的语料库进行深入研究。按照目前的看法,并不是说语言特区影响普遍语法机制的运作,而是语言特区为普遍语法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因为可以透过语言特区这样一个窗口,窥见或审视它们所反映或折射出来的普遍语法规律是怎样的。至于语言特区是如何展示和体现普遍语法的运作规律或边际的,则需要我们结合更多的语言事实进行阐述和揭示。
二是,语言特区与语言演变的关系。语言特区中的创新与突破现象可能促发语言演变。举例来说,新兴的被动式“被+X”中X突破了须为及物动词的常规规则限制,X可以为不及物动词(如“被恋爱”)、名词(如“被校友”)、形容词(如“被幸福”)甚至主谓结构(如“被心脏病死”)等。这种原本只出现在网络语言、新闻标题中的语言创新现象,因其高频使用,日渐进入主流语言生活之中,影响着人们的语言生活。但是问题是,这种语法创新与突破现象到底对语言演变产生了多大的影响?或者说能产生多大程度的影响?哪些语言特区现象能真正影响核心语言规则并促使语言的发展与演变?抑或仅仅是昙花一现,过时了就会消失的时髦现象?如此种种,现有的研究尚未揭示清楚。并且,语言特区与另外两类引发语言演变的因素(即语言习得和语言接触)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它们对语言演变的影响,在程度和重要性等方面有何差别?等等。当然,这些问题还需要较长时间的检验。因此,语言特区与语言演变的关系,必然是一个长期的而且颇具价值的研究课题。
三是,语言特区对普通语言学理论的贡献与价值。上文已指出当前研究更多地偏向于语言特区现象的个案分析,而对于这些现象及语言特区之于语言学理论及预测语言发展方向等方面的价值则思考不足。因此,接下来的工作还应积极开展语言特区与非特区现象等之间的对比、互动研究,以及语言特区的跨语言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并突显语言特区现象和规律对普通语言学的贡献与价值,从而进一步丰富语言特区的理论内涵。
总之,语言特区研究是一块富矿,有待于继续深入挖掘和探讨。
作者简介
个人简介:刘彬,男,1989年生,江西吉安人,北京大学博士,澳门大学“濠江博士后”。现为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华中师范大学“桂子青年学者”,兼任《汉语学报》责任编辑。
主要研究方向和兴趣为:现代汉语语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承担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和面上资助等多项项目,目前已在《中国语文》《外语教学与研究》《世界汉语教学》《外国语》《语言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语文研究》《汉语学习》等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三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全文转载。曾获第九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语法新秀一等奖”、北京大学“创新奖”(学术类)等学术奖项。覃业位个人简介:澳门大学哲学(语言学)博士,现为武汉大学特聘副研究员。当前研究兴趣为句法学、语言政策与规划,尤其关注网络新媒体中的语言使用。
本文来源:《语言文字应用》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课程推荐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8
2022-12-27
2022-12-27
2022-12-27
2022-12-26
2022-12-26
2022-12-26
2022-12-25
2022-12-25
2022-12-25
欢迎加入
今日小编: 秋 实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